中走絲線切割機床無論是在機床機構上的改進還是在精度光潔度上的提高,都有諸多的制約因素,要從快走絲的技術背景中走出一條屬于中走絲機床自己的路,那就要進行改革和創新。其中切割液的創新也是一個因素,前面已經和大家分享過目前我國中走絲切割液的一個發展現狀,本文就從中走絲切割液的發展與方向做個簡單的介紹。
線切割工作液發展至今,在我國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中走絲切割液的歷史可以說是全新的,不同以往的快絲和慢絲的切割液,有著新的技術和方向。
一、中走絲切割液的發展 隨著中走絲線切割機床加工性能提高和技術進步,為適應不同時期的需求,經過幾代技術人員的艱辛努力,中走絲機床專用工作液從早期單一油基型產品發展到今天的多品種多種類。目前,市場上主要有3大類產品供用戶選擇:即油基型、水基型及油水混合型。雖然眾多的產品使得用戶在選用中游刃有余。但是,調查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使用者對線切割工作液,在保障線切割加工穩定、提高切割速度、加工精度及加工件的粗糙度、降低鉬絲損耗方面的功效認識不足。
二、油基型線切割工作液(皂化油、乳化油、線切割乳化油) 油基型線切割專用工作液問世已有近40年。它是最早應用于中走絲線切割機床的專用加工液,也是廣大用戶所熟悉的一個產品。它在機床放電加工中,起到冷卻、排屑、潤滑、去游離、滅弧、防銹等功能,其代表性的產品為松香油酸皂乳化工作液,兌水后成乳白色。因含油量比較高,加工中的潤滑性及防銹性都比較好。工作液偏堿性,常溫下電導率為300~600。該工作液適用加工300mm厚度以下工件。在這個厚度范圍內,其加工機械性能比較好。具有良好的潤滑性、排屑性及冷卻性,并且加工穩定,加工精度比較高,適合于比較精細模具的生產加工。
目前,市場上型號相同的油基型乳化液因生產廠家的不同,其特點也不相同。主要區別在兌水比例和使用壽命上,產生的差異將直接影響使用者的使用效果和自身經濟效益。高濃度產品的出現,大大節省了使用成本。油基型中走絲線切割工作液由于礦物油含量高,隨著使用的進行,容易酸敗,發臭,嚴重縮短了工作液的使用壽命。另外使用環境也比較臟,廢液未經處理不符合環保要求。
三、水基型中走絲切割液 有關人員溝通中發現大家對“水基”工作液概念上有些模糊,尤其是常把水溶液性的全合成液切削液(或水溶性線切割液)與半合成液(其實是懸浮液)混為一談。金屬切削液(含電火花加工液)根據產品構成和使用中存在的狀態不同,分為 1 純油型、2 乳化型、3 半合成型(微乳型)、4 合成型四大類。純油型:完全由礦物油和油溶性物質構成;使用時直接添加不能兌水。產品如:極壓切削油、電火花液等;乳化型:由礦物油、乳化劑、必要的添加劑構成,礦物油含量不少于60%;使用時兌水稀釋為5%的懸浮液,產品如:防銹乳化油、DX-線切割液、皂化液、皂化塊、乳化膏等;半合成型:由乳化劑、礦物油、水溶性防銹劑等構成,礦物油含量約為15~30%;使用時兌水稀釋為5%~8%的懸浮液,產品如:微乳切削液、某些“水基線切割液”等;合成型:完全由水溶性物質構成,使用時兌水稀釋為5%~25%的水溶液。產品如:合成切削液、水溶性線切割液、內圓切片液等。乳化型、半合成型(微乳型)、合成型三類使用中都要兌75~95%的水,水占絕大部分是基礎,故而都稱為水基工作液。其中合成液是水溶液,水溶性工作液是獨指合成型工作液。
正光機電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是由正光集團和臺灣德佳及電加工共同出資組建,匯聚兩岸三地之行業精英,技術實力雄厚,公司注冊地址在蘇州電加工研究所和蘇州寶瑪數控等行業精英公司集中的十公里電加工機電技術圈內。